从清明祭祀看中国传统文化

   2025-05-06 10
核心提示: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是中国人特有的用来专门祭祀祖先与死去的亲人的节日,祭祀的活动由来已久,但是,中国式的祭祀却是在孔子之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是中国人特有的用来专门祭祀祖先与死去的亲人的节日,祭祀的活动由来已久,但是,中国式的祭祀却是在孔子之后,并且由此形成了颇有中国特色的礼教。那个守孝三年的礼仪在当时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意味着许多不算富裕的人家必须冒着饿死的危险去祭祀祖先,所以,在中国由祭祀发展到“民以食为天”也不足以奇了。清明节又叫寒食节,也就是说,即使是祭祀,也不要忘记“吃”。因此,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自然是与中国传统的吃文化密不可分了。

清明15

关于吃祭食的事情最早是从《孟子·离娄下》一篇中看到的,那个家中贫寒,却硬撑着还要讨一妻一妾,连自己的生计都尚且成问题,却还要充富贵的齐人,当时感觉真是好笑。幸亏当时在孔子及其弟子百年的张罗下,祭祀活动已经相当普遍,而且摆列出来的祭祀食品也非常丰富,所吃所喝俨然与富贵人家的请吃不相上下了。

在孟子笔下的这个齐人,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并不是这个齐人天然必然如此,而是因为,这种祭祀本身就是显富摆阔的机会。如果没有,实在是难堪,因此,齐人的虚荣心就这样被培养出来了。

按照清明节这一天的习俗,每家每户要预备许多好吃的东西,在北方包括要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在南方要有鸡鸭鱼肉猪头三牲之类等数十种之多。当然,中国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因此在这一天所提供的食品花样自然又不完全一样。不仅亡灵要吃,而且还要在阴间住豪宅,甚至还一样需要香车美女。许多人不仅要烧冥钞,而且还要烧许多美女画像。就是不知道他的亲人在阴间是不是能够真正得到。

面对如此情形,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1886-1946),文学家,语文学家)在他的《谈吃》一文中这样说:“中国人,活着的时候,赚钱吃喝玩乐摆阔,不但活着要吃,死了仍要吃。他民族的鬼,只要香花就满足了,而中国的鬼,仍依旧非吃不可。死后的饭碗,也和活时的同样重要,或者还更重要。普通人为了死后的所谓‘血食’〔血食〕指祭祀。古时杀牲取血,用以祭祀,所以叫‘血食’。”,不辞广蓄姬妾,预置良田。道学家为了死后的冷猪肉,不辞假仁假义,拘束一世。朱竹〔朱竹(chá)(1629—1709)〕即清朝文学家朱彝尊。竹是他的号。浙江秀水(现在浙江嘉兴)人。宁不吃冷猪肉,不肯从其诗集中删去《风怀二百韵》的艳诗,至今犹传为难得的美谈,足见冷猪肉牺牲不掉的人之多了。”

“不但人要吃,鬼要吃,神也要吃,甚至连没嘴巴的山川也要吃。有的但吃猪头,有的要吃全猪,有的是专吃羊的,有的是专吃牛的,各有各的胃口,各有各的嗜好,古典中大都详有规定,一查就可知道。较之于他民族的对神只作礼拜,似乎他民族的神,远是唯心,中国的神,倒是唯物,似乎都是主张马克思学说的。”

在这一天,在祖庙或者宗族祠堂或者祖坟上献上这些食品,然后就是乌烟瘴气地烧纸钱。所谓纸钱,就是民间自己制造的一种草纸,工艺十分粗糙,在农村平时用来点火,清明节时在上面用锤子与钱凿子打上半圆形的孔,这些草纸就变成了所谓的冥钞,在坟头烧了之后,据说祖先与死去的亲人就能够享用这些钱。也就是说,阴间的钱,是阳世的亲人提供的,如果不提供,那么死去的亲人就会在阴间受穷受苦。小时候,每到清明节,这种制造冥钞的活儿就没有少干。那时还真是信以为真,做得非常认真的。

从祭祀这种本来涉及彼岸世界的精神活动来看,其实贯穿的仍然是完全世俗的那一套。记得十多年前,当时广东的高州出了一个号称亚洲第一大私人豪华墓园,占地据说是180多亩,花费钱财上亿,是当地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为自己尚且活着的父亲准备的。这个事情因此还惊动了当时的国家主席、总书记江泽民,并且前往视察并作出处理,随后就有了当时著名的“三讲”活动。今天看凤凰网上列出的十大豪华墓地,其实与当时广东高州的墓地相比,真是小巫小见大巫了。

中国文化中赋予人的生命的意义无非就是这些世俗的东西:活的时候,升官发财,福、禄、寿三星高照,霸山霸水霸田霸权霸钱霸美女,吃喝玩乐一条龙,这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还要光宗耀祖,将这些财富的好处上光耀到祖先,这就是清明祭祀;另一方面将这份荣耀下传给子孙后代,这就是中国历经千年封妻荫子,流传千年的官二代与富二代。

以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切身体验,与其说,清明是祭祀祖先,不如说是借机炫耀地位与财富的机会。所谓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普通百姓自然也是要祭祀的,但是,这一天如果要过得快活一些,就必须有点业绩可以告慰祖先与亡灵。比如,最近生儿子了,当了一个不小的官了,发了一笔不小的财了之类。如果没有一点可以告慰的东西,那么祭祀就变成了求祖先关照,显显灵,帮助他实现这些愿望。其实仔细想想,根本不是真正的思念亡故的亲人,而是为活着的人摆阔显富的又一个好机会。要是真是思念亡故的亲人,其实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而且只需要在心里真诚的默念就可以了。即使要有所表示,一束鲜花其实也足够了,不用摆那么多的东西互相攀比的。因为亡灵不再需要那些俗人世界的东西。

几年前,广东韶关地区某县有一个派出所所长,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祀时,竟然全副武装,举枪连鸣,向亡故的祖先报告自己是一个多么有出息的人,不慎枪走火,当场将一个参与祭祀的年仅十岁的小女孩,也是他的亲戚打死了,这事已经过去几年,现在想来仍然感觉荒唐与心痛。一个小小的派出所长就如此张狂,要是更大的官,发了更大的财,还不得闹出更大的动静来?

活着享受荣耀,死了仍然继承荣耀。活着住豪宅,死了进豪墓。其实这还算小的,前几年广东某地公墓规定,清明节扫墓,只有死者是处级以上的干部家属才可以开车进园,其他人只能够步行进园。中国的官本位真是无孔不入,而且从阳世带到阴间。如果亡灵在世时没有为着后人弄个师长旅长的干干,那么真是一辈子也抬不起头了。如果一个死去的人,官大到无人比他更大的时候,就不能够入土为安了,就必须占据一个世界瞩目的广场之类的风水宝地,每年花费数以亿计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来维护这个墓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得起他在世的所拥有的官衔与荣耀。因此,过去的家庭里,只有望子成龙,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又多了一项望女成凤,现在在强化官二代与富二代之后,又有了望父成龙、望母成凤一说。

参观过美国二战时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所死亡的将士纪念馆的人都知道,他们无论将军还是普通士兵,死了之后所有墓碑都是一样的。都非常简单,上面只有一个个的姓名与像片,不再区分生前有什么身份与地位。将军与士兵在世时是有区别的,在世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但是死后一同升到天堂,都是上帝的子民,重新回归到上帝身边,就不再有什么将军与士兵的区别了。但是,在中国,要是一个将军,那个墓地就会特别显眼。不但规模巨大,而且还会特地有一个名称:将军墓。这样的将军墓在全国各地都有,广州的白云山上就有一个将军墓,是上白云山必须经过的地方。只不过,这个将军不是现在的将军而是古代的一个将军。将军后面是什么呢?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杀人如麻,血流成河,是万难成就将军业绩的。美国人的墓地就不肯再在上帝面前炫耀这种杀人业绩,那其实都是阳世里的罪恶而已。

现在看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其实并不真正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从阳间到阴间,说到底其实还是那些世俗的物质上的东西。等级、特权、攀比、富贵、荣耀。福、禄、寿,无非就是这些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要取决于比较的结果。钱财如果不是比周边的人多,而是仅仅够自己用,地位如果不是人上人,而只是处于保持自尊的程度,那也都是算失败。死了也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古人早就为我们后人安排好了人的等级秩序,做人上人,不要做上中人,也不做人中人,更不做人下人。你的地狱就是我的幸福,何必用绞刑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